春秋秦国右相—蹇叔
  • 发布时间:2023-07-03
  • 作者:

蹇叔(公元前628年-公元前560年),春秋时期宋国铚邑(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)人,春秋时秦国大夫,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,被后世奉为立身的榜样、为人的楷模和治国的典范。

●淡名薄利

蹇叔本是淡泊名利、与世无争、乐于农耕的隐士。住在宋国铚邑一个叫鸣鹿村的小庄子里。蹇叔的生活单纯而悠闲。农忙时和农人一起下田耕犁、刨翻、播种、除草、收获,农闲的时候和邻人一道观泉、登山、捕鹿、捉鱼、高谈阔论。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,享受天伦之乐。这是多么潇洒快意的人生!

蹇叔的志趣高远而隐忍。蹇叔不是锋芒毕露之人,也绝不是平庸凡俗之辈。无论是道德、情操,还是修身养性,都在高雅的志趣中得到锤炼和升华。他又是那种有所为、有所不为的人。他从事劳动,但是没有闲散和消磨,为生活歌唱,为心灵吟诵。他淡泊名利,对世界充满爱心,对未来充满希望。他隐居村野,但胸怀责任和道义。

●知人识势

虞人百里奚在家乡找不到出头之日,壮年时离妻别子,远走他乡,希望能够找一个施展才学和抱负的地方。流落到宋国的时候,百里奚陷入了极度的困境之中,只得沿街乞讨。蹇叔见百里奚相貌奇伟,与谈时事,百里奚应对如流,遂对百里奚刮目相看,顿时起了怜爱之心,将百里奚收留在自己家中。两人宏论崇议,惺惺相惜,结为知己。

蹇叔在百里奚入仕为官方面提了不少建议和忠告。当时齐国的公子无知杀了襄公,自立为君,悬榜招贤纳士。于是百里奚想去投奔齐君无知,这时被蹇叔劝阻了。蹇叔说:“襄公之子出亡在外,无知名位不正,终必无成。”于是百里奚打消了应召的念头。后来齐君无知出游雍林,被人暗中袭杀了。百里奚由于听从了蹇叔的劝告而免去了这次灾难。百里奚的一生,颠沛流离、历尽坎坷。这位满腹才学的人并不被赏识,甚至四处碰壁。在求仕的过程中,有两次听蹇叔的话都得以脱身,只有一次不听,就碰上了虞君亡国之难,由此可见蹇叔的识人察事、深谋远虑与真知灼见。

●因友入仕

做了高官的百里奚,深识蹇叔的才干,于是向秦穆公举荐了蹇叔。百里奚对秦穆公说:“义兄蹇叔见识高远,胜我十倍,乃当世之贤才。请任蹇叔,臣甘当辅佐。”穆公派遣公子絷假作做买卖的商人,带着重礼到宋国聘请蹇叔,百里奚另写了一封书信一并带去。公子絷向蹇叔恭恭敬敬地呈上百里奚的书信。蹇叔看完信说:“当时虞君招致败亡,就是因为不信任百里奚,听不进他的忠告。现在,一个百里奚也足够辅佑秦公成就霸业了。我已隐居多年,不想再出去做事了,所赐予的礼币,还请悉数收回,请代我向秦公推辞致谢吧。”公子絷一听慌了,急忙说道:“百里奚大夫说过,如果您不去秦国,他也不愿一个人在那儿了。”蹇叔听了此话,沉吟了半晌,最后无可奈何地感叹道:“百里奚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业,然而始终是怀才不遇。当今幸运地遇到了明主,我不能不成其之志。”第二天早上,蹇叔把秦君所赠的礼币分赠给邻居,同时嘱咐家人要勤力稼穑。蹇叔与公子絷夜宿晓驰,直奔秦国而去。

●雄才大略

蹇叔到了秦国,秦穆公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。蹇叔说:“德义是根本,刑威只能补不足。国家有德无威,国势不张;有威无德,民心不服。必须德威互用,才是立国之道。”他继续侃侃而谈:“秦与西戎相接,百姓久与戎民杂居,多数不懂礼教,因此应该首先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,知事有可为者,也有不可为者,要加强对百姓的教导,使他们知道荣辱;要树立国家的正气,对犯罪的人施以刑罚。这几件事办好了,富国图霸的事才有基础。”穆公又问:“秦国可以争霸中原吗?”蹇叔说:“齐桓公年将七十,霸业已衰。秦国地处西方,应先平定戎狄,解除后顾之忧,然后养兵蓄锐,等待中原变化,即不难代替齐国成为霸主。”当秦穆公问到:“我想称霸诸侯,该从哪做起呢? ”蹇叔答道:“称霸诸侯,信义为先。必须三戒:力戒贪图小利、气愤蛮干、急于求成。还得明辨形势,分别缓急。”他还进一步解释说:“人们吃亏往往是因为贪图小利;失去理智往往是因为愤怒而冲动;做事失误或失败,往往是因为急于求成,而没有细加筹划。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,才能去创图霸业。”

秦穆公对蹇叔的雄才大略佩服不已,相见恨晚之意油然而生。秦穆公拜蹇叔为右庶长,百里奚为左庶长,也就是“二相”,两人同掌朝政。自二相兼政以后,蹇叔和百里奚辅助秦穆公教化民众,安施变革,兴利除害,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。

●哭师论战

古文观止中有《蹇叔哭师》这一名篇。公元前627年, 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,他打算和安插在郑国的奸细里应外合,夺取郑国都城。秦伯向蹇叔咨询,蹇叔认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,兴师动众长途跋涉,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。蹇叔说:“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,我从没听说有过。军队辛劳精疲力竭,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,这样做恐怕不行吧?军队的一举一动,郑国必定会知道。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,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。再说行军千里,有谁不知道呢?”他凭着自己漫长的阅历和丰富的政治经验,根据秦、晋、郑三方情况,分析全面,将潜在的危险—一道出,对“劳师以袭远”的违反常识的愚蠢行径作了彻底的否定,指出袭郑必败无疑。蹇叔的论战之道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称道,被奉为“知己知彼”的楷模。然而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正确意见。秦穆公利令智昏,一意孤行,执意要派孟明视(百里奚的儿子)、白乙丙、西乞术(蹇叔的两个儿子)三帅率部出征。

蹇叔以“哭师”的形式来进谏。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,痛哭流涕地警告官兵们说:“恐怕你们这次袭郑不成,反会遭到晋国的埋伏,我只有到崤山去给士兵收尸了。”果然不出蹇叔所料,郑国得到了秦国袭郑的情报,逼走了秦国安插的奸细,作好了迎敌准备。秦军见袭郑不成,只得回师。孟明视他们一进崤山就中了埋伏,被晋军团团围住。秦兵死的死,降的降。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员大将全被活捉了。崤山之战是春秋时期一次彻底的大歼灭战,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伏击歼灭战。三十六计中把这个故事列为了第十三计“打草惊蛇”的典型范例。此战败北后,秦穆公懊悔不听从蹇叔劝诫,对蹇叔愈加敬重。